電 話:0817-2801866
投訴電話:0817-2812233
網 址:www.limeide.com
堅守普惠初心,惠及萬企億戶 ——中國太保產險普惠金融十年回顧
從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走過了十年歷程。
十年來,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產險始終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擴大服務范圍、優化產品供給,在支小扶微、服務鄉村振興、服務新質生產力、保障“一老一小一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切實發揮了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數讀十年之變、惠及萬企億戶
精準扶貧、太保方案:中國太保產險推出的國內首款商業防貧保險,解決了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難題,累計覆蓋超過千個區縣,有效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入選首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為國家建立“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思路。同時,中國太保產險以鄉村振興為使命,始終致力于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確保農戶在受災后能夠及時得到幫助。2019年獲國務院頒發“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的榮譽稱號。
![]() |
農業保險、服務三農:自2014年中國太保產險承辦農業保險以來,從開發針對性農業保險、設立三農服務網點、迭代e農險新技術等體系化建設,為超2億戶次農戶提供了三農風險保障。公司創新推出的“訂單+服務+信貸+保險+科技”農業產業化綜合解決方案模式,被列入2019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2023年入圍大商所“銀期保”大豆種收專項項目。“保險+銀行+協會+企業”四位一體的生豬活體抵押項目,榮獲廣西優秀信貸產品“三等”評級,并為全省唯一獲得認可的農業保險產品。
![]() |
病有所醫、患有所依:中國太保產險在全國240多個城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普惠保險業務,類型涵蓋大病、長期護理、城市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等,覆蓋人口數約2.5億,提供經濟補償超100億。此外,公司還參與80余個定制性商業醫療保險項目,打造了“大病保險與基本醫保一體化經辦”的服務模式,融合“醫、藥、險”成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務民生、保險姓保:中國太保產險始終堅持“保險姓保”的定位,聚焦服務民生,時刻關注“一老一小一新”,累計開發超過30款專屬產品,提供超過3000億元的保險保障。為老年人群體,提供特定場景的意外和醫療保險產品,增強老年人群體的保險覆蓋深度和廣度。為新生兒、幼兒群體,開發醫療、意外傷害等產品,并與檢測、醫療機構合作,通過保險與檢測服務搭配,提前發現病癥,盡早開展治療。為新市民群體,開發快遞、外賣、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人員的意外、財產和責任保險。
支小扶微、服務實體:中國太保產險通過“銀行+保證保險”模式,幫助有融資需求但無法直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小微業主、個體工商戶實現保險增信服務,服務于完善多層級金融供給體系建設、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近十年來,累計幫助47萬余名小微業主、個體工商戶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資金超2600億元,并榮獲多項普惠金融領域國家級、地方性獎項。
![]() |
數字安保、護航小微:中國太保產險創新推出“小微網安保”等超百款定制產品和服務,護航27萬余家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安全,做到“保財產、保員工、保客戶”,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其中,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制的網絡安全保險方案,獲得2023年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
拾貝十年之為、擦亮為民底色
太保智慧:“農業保險+風險減量”新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數字化
廣東省地理環境優越、氣候適宜,漁業總產值穩居全國第一、淡水產值全國第二。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養殖戶對水產疫病的不了解,缺少相應的養殖技術,遲用藥、用錯藥、濫用藥等情況時有發生,給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中國太保產險積極探索保險服務漁業防災減損工作的創新普惠金融模式,助推現代漁業發展“加速跑”,中國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在當地農業農村局指導下,與合作伙伴共建全國首個塘頭水生動物疫病檢測實驗室——“太保e檢站”。
通過漁業收入保險+“太保e檢站”,為養殖戶提供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的專業養殖建議,幫助養殖戶“量價齊升”,保障食品和環境安全,促進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形成“多方受益、政府認可、農戶滿意”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公司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介紹“太保e檢站”服務功能
目前,太保e檢站已向廣東全省推廣,擬在廣州、肇慶、佛山、湛江、中山、清遠等地市規劃建設10余個“太保e檢站”,并逐步由水產擴大至水稻、生豬、水果、森林等險種。包括“林果保險+風險減量”新模式,以及農業檢測送到田間地頭的一體化功能車,打通農檢“最后一公里”等新模式,并逐漸積累經驗、復制推廣,形成覆蓋更多農產品生產的“農業保險+風險減量”普惠金融新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數字化。
太保責任:精防保智慧管理,“保險+服務”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
據統計,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達1億人以上、重癥患者超1600萬人、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近千萬。精神障礙患者是一群亟需各界關愛的特殊群體,其患病時給自身、家人、社會造成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為最大限度降低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風險,減輕社會救助負擔,保障社會穩定,中國太保產險在山東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廳的指導和支持下,試點設計開發了“精防保”保險+服務智慧管理項目。
該項目通過患者佩戴手環和補貼電話費用,充分發揮平臺對患者安全定位管理、服藥指導管理、鄉醫隨訪管理和聯防聯控管理四大管理功能,同時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因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其人身傷亡保障,并承擔精神障礙患者對第三者造成傷害,其監護人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
實踐證明,該項目“保險+服務”模式充分踐行了保險服務社會管理的職能,其顯著優勢在于:一是提高了政府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用較小金額覆蓋巨額風險保障;二是提高患者家庭的抗風險能力,防止患者家庭因此致貧返貧;三是使受害者第一時間獲得賠償,既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也有利于社會穩定和治安秩序。
2021年,該項目獲得山東省委政法委“打造具有山東特點社會治理品牌”優秀課題。目前,中國太保產險正在更多省市擴大該項目的試點,惠及更多患者家庭。
太保溫度:“政府+保險+服務+科技”新模式,提升新市民歸屬感
據統計,目前全國新市民人口數量在3億左右,其中上海新市民數量接近城市總人口的一半。該群體多為靈活就業人員,住房以租賃為主,體現出流動性強、收入不穩定、從業風險復雜多變等特征。此外,新市民群體保險覆蓋率較低,存在較大的風險敞口,如果遭受火災、爆炸等意外,給新市民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存在因災返貧的可能。
中國太保產險積極踐行金融服務新市民導向,組織行業保險主體共同組建“滬家保”保險服務聯盟,打造“政府+保險+服務+科技”新模式,突出政治性、人民性、普惠性和專業性,為上海廣大市民提供了切實有用的保險保障和貼心服務,提升了居民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有助于化解居民矛盾,拓寬和提升保險服務能級。同時,“滬家保”明確堅持普惠金融定位,產品設計遵循“高賠付、低費用”原則,最大限度擴大新市民群體的覆蓋范圍。
“滬家保”是上海市首個城市定制普惠型家庭綜合保險,除高空墜物、電梯意外等保障外均屬上海首創,并在對客服務端首創和突出了防災和服務屬性。同時,還開創了全新的“去中心化”項目獨立運營管理模式,將“滬家保”品牌歸屬上海財險行業共有,強化平臺核心作用,匯集各方力量,為上海新市民提供質優價廉的普惠保險服務。
![]() |
目前,中國太保產險圍繞新市民更多生活場景的保險需求,針對快遞、建筑、設備安裝等新市民集中行業,開發了多款定制型、創新服務型保險產品。其中,以快遞員群體為例,相關服務已覆蓋超過全國31個省份、數百個地市,2023全年承保人次突破2億人次,在滿足即時配送領域多元化人身保障需求、減輕新市民意外傷害醫療費用負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提高了新市民的用工意外保障水平。
太保創新:銀保促融服務實體、“政銀保企”惠及萬戶
據統計,目前登記在冊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達到1.7億戶,約占全部經營主體的97%。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和蓬勃成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和血脈,也是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
2016年,中國太保產險首創了“銀行+房屋抵押履約保證保險”的“提放保”業務。該業務重構了銀行抵押貸款業務流程,使得辦理全流程僅需1-2天,極大地提升了融資效率,綜合融資成本僅為傳統模式的一半,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微業主續貸中“過橋貴、融資慢、易斷橋”的痛點、難點,并將原不受監管的民間過橋服務納入了監管體系,從根本上保護了中小微業主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在此基礎上,2017年至2019年間,中國太保產險進一步擴大房金融領域服務縱深,陸續推出“交易保”和“法拍保”兩類業務模式,覆蓋房屋交易和司法拍賣兩類新場景,加速房金融領域全場景覆蓋,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并與超過70家全國性股份行和城商行達成深度合作,累計幫助廣大中小微業主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資金超2000億元,連續獲得國家、行業的多項創新大獎。目前,該業務服務范圍已進一步擴大至中小微企業法人客戶,進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體現了持續創新的精神。
此外,中國太保產險進一步擴大創新服務范圍:與政府、銀行合作,試點針對垂直領域小微業主的“政采云”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構建“政府+銀行+保險”的“政銀保”創新融合模式;持續深化“政銀保企”四方合作機制,積極探索“伙伴保險”遞進式金融服務路徑,更好地服務科創型企業,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要求;積極發揮內外貿信用保險作用,擴大中小微企業覆蓋面,幫助小微企業加大海內外市場開拓力度,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
承啟十年之勢、服務金融強國
展望未來,中國太保產險將繼續秉承“責任、智慧、溫度”的核心價值觀,堅定普惠金融服務金融強國戰略、積極推進普惠保險供給側改革、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普惠保險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機制、持續強化風險防范,進一步擴大普惠保險普及度和覆蓋面,為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貢獻力量。
加強產品設計和創新。根據政府需求、市場需求以及消費者需求,設計出更多種類、更多元化的普惠型保險產品,提高普惠金融的普及率和覆蓋率,提升支持服務“三農”質效;
積極提高服務質量。通過保險+科技+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和獲得感;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持續深入探索可持續、可復制的“訂單農業+保險+信貸”、“農資+保險+期貨”等模式,深化服務鄉村振興,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
加快民生類、責任類保險業務發展,包括進一步擴大新市民等特定領域和特定群體保險保障,積極參與安全生產體系、智慧城市建設與基層社區管理,加強同政府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建設相融合,精準響應客戶與政府需求,助推提升國家治理水平和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助力完善國家社會治理體系;
聚焦“雙碳”戰略,探索實踐綠色發展之路。擴大“鄉村振興+碳普惠”模式試點范圍,豐富模式創新內涵,與金融機構合力打造碳匯創新金融生態圈,助力低碳、清潔的農業全產業鏈生產;探索發展綠色金融服務,加大碳匯交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物多樣性、綠色農業等行業和領域的支持;
圍繞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積極布局,面向消費互聯網,公司將積極推進細分業態及場景品類的專業化保險開發及經營,并加大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創新與服務;同時,積極布局產業互聯網,面向新型產業開發保險產品和方案,如分布式光伏產業、新能源充電服務產業等,更好的發揮普惠金融特點,助力中小客戶經營發展。
“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這也是中國太保產險踐行普惠金融的最佳詮釋。